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桐柏:生态立县扮靓淮河源头 加速绿色崛起

2019-08-01 16:30 阅读量:3.8万+

华人号:豫头条

谷雨时节,走马桐柏县城乡,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原生态的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云蒸霞蔚,美若仙境;遍布山川的小溪潺潺而出,汇成了清澈可鉴的淮河之源;一处处青翠碧绿的生态茶园,是采茶姑娘们比赛山歌的好地方;村头田野里的苗木花卉基地,红月季、白牡丹,充满诗情画意;湿地公园、休闲广场、家庭农场、农家餐馆,点缀出山民们幸福闲雅的生活情调,好一幅桃花源般的山水画卷......

桐柏:生态立县扮靓淮河源头 加速绿色崛起

“寻幽无归期,乘兴不觉远”“因何去不归,淮上有青山”“他年淮源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古往今来,桐柏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游历,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值得庆幸的是,古代文人笔下的桐柏山美景,犹如价值连城的璞玉,拂去岁月的风尘,至今依旧熠熠生辉!“全国水土保持暨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河南省生态县”,一张张生态名片熠熠生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竞争力。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桐柏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对桐柏而言,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喝着上游水,不忘下游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并以此为抓手,力促发展形态的转变,存进了老区绿色崛起。”

找准绿色发展方向

过去,桐柏县曾执着于“工业立县”发展战略,也确实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偏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

“现在,天变蓝了,水变清了,鱼虾也有了!而当年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天空是灰蒙蒙的,河水是酱油色,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二氧化硫的臭味。”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李生锐曾在河南桐柏县水利部门工作,淮河源的生态之变,让他不愿再忆起当年的情景。

依赖储量亚洲第一的天然碱,桐柏县的碱硝化工产业一直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也曾是全县的污染重灾区。为彻底甩掉“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桐柏县不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并按照国家级工业生态示范园的标准,聘请专业人员规划建设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

桐柏县县长贾松啸介绍,建园之初,县委、县政府就确定了“三个不让步”: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让步,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不让步,影响整体规划的不让步。而仅依据环保和产业政策,这个县近3年来就拒绝了60多家企业入驻桐柏。

因为工业绿色转型,这个贫困县还成了河南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刮起了“科技创新风”。以碱硝化工行业废渣、废弃、废液、废水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桐柏县不仅投入4亿元巨资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还初步形成4条工业生态链,建成20万吨小苏打、40万吨矿物肥、5万吨醋酸钠等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科技创新收获颇丰:来自桐柏化工专业园区的税收逐渐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河山”。

桐柏提出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工业”口号,实施扶优汰劣政策,下大气力对现有产业和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培育发展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整体向环保型、高效型转化。集中建设好桐柏县产业集聚区、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做强做优碱硝化工、金银矿产、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力争尽快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经济支柱。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改力度,引导企业循环式生产,组建规模化、清洁化、环保型生产线,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转变以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建立新型工业、生态工业的现代发展方式。

在绿色工业发展的同时,桐柏县坚持以工哺农,抓住龙头企业培育这个关键,以内引外联为主要措施,扶持三源粮油等龙头企业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绿色工业的发展与收获,让桐柏人增强了走生态之路的信心。他们意识到,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桐柏老区要面对的,既是经济加快发展期,也是转型升级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也面临许多两难问题。一个个矛盾和难题横亘在前进的路上,绕不开,躲不掉。所有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选择,都指向一个路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

怎么转?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桐柏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桐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其实质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尚未彻底转变。于是,该县早在2000年就果断而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尝试通过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等发展体系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由“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大转变。

从“工业立县”到“生态立县”的战略转变,其实也是桐柏县的发展理念由“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就是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准和方法,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以生态提升桐柏形象和吸引力,吸纳生产要素向桐柏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方向既定,路径找准。在这块英雄的红色土地上,一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染绿淮河源”的硬仗全面打响。县里建立健全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力促生态县建设各个阶段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例如,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命名的乡镇,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县直单位创建成效突出给予5万元奖励。在未按期完成创建任务、建设指标达不到国家及省验收标准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去年全年,我们这个小公司出口茶叶创汇达346万余美元,带动全镇2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今年前三个月,我公司就出口红茶172万美元,实现了创汇‘开门红’!”桐柏县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沛自豪地告诉记者。

4月23日,桐柏县程湾镇栗子园村。位于该村的丹峰山茶产业园内,桐柏县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往货车上搬运、整理箱子。这些箱子里装的,是该公司出口的有机红茶。

“厂子就建在家门口,乡亲们结伴在农闲时节采茶、制茶,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一门实用致富技能。”在丹峰山茶产业园务工的农民余立朝欣喜地告诉记者。“近5年来,我们依托桐柏与湖北省交界处的万亩稀有珍贵的野生茶树资源,开发生产高品质有机绿茶、红茶,并在去年建起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茯砖茶生产车间,高标准生产‘桐柏茯砖茶’。公司取得进出口业务资质后,更是将深山里的茶叶推上了国际舞台,各类产品供不应求。崇山峻岭孕育的原生态野生有机茶真正走出了大山,成为大众喜爱的‘香饽饽’!”正忙于组织有机茶网上销售的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沛自豪地告诉记者。

四月,小雨淅沥,烟雨蒙蒙,云雾缭绕。穿越连绵的山峦丘陵,记者来到桐柏县程湾镇山区,只见茶园若隐若现,仿若世外桃源。好山好水产好茶。良好的生态已成为当地人的巨大财富。

桐柏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磊告诉记者,桐柏茶叶2017年出口创汇3142万美元。“以前中国茶业出口大户都是南方的名茶,但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桐柏茶叶很走俏,增长潜力很大。你到桐柏茶园去看看就明白了。”据悉,早在2010年,桐柏的山野茶就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环保部的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南阳市第一家获得茶叶产业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这标志着桐柏茶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如今,在桐柏山区,像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乃至普通农户,无不情系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有机”理念深入人心,“有机”产业大有可为。干部群众说,有机农产品种得好、卖得出、效益佳,这主要得益于县里近年来实施的“生态立县”战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全县已成为一种生动实践。2016年12月9日,桐柏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称号,这是一张金光闪闪的绿色名片,引领着桐柏“生态立县”向纵深推进。

“截至目前,桐柏县有机产品基地总面积已达3.3万亩,年产有机产品1万余吨,16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了有机产品(基地)认证(转换期认证),涉及蔬菜、核桃、黄金梨、猕猴桃、香猪、花生、板栗、茶叶、桔梗、油茶等10大类25种产品,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行业,已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6张,转换期认证证书22张。”桐柏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贾松啸如数家珍。

“走遍天边,不如太白顶(桐柏山主峰)圆圈儿,住在‘天然氧吧’,享受山珍美味儿!”桐柏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时常溢于言表。绿色是最好的发展,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近年来,桐柏县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县为契机,通过全力实施退耕还林补助、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森林资源管护劳务、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生态产业增收“五个一批”林业生态扶贫工程,让贫困群众在参与林业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为加快生态富民步伐,桐柏县制定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扩大茶叶、花生、板栗、木瓜、林果等优势产业规模,逐步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认证方向引导发展。大力整合休闲农业元素,逐步形成特色种植、农耕文化、养生保健、生态涵养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养生区。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建设,资源整合,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等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推介、销售、代 办等中介服务组织,着力提升科技服务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向组织化营销、社会化服务迈进,使农副产品加快走进超市、走向市场、抬高身价,破解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提高农业经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农业项目,紧紧国家扶贫开发等有关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青山绿水好风光,“朝阳产业”前景阔。桐柏县把生态旅游业看作最具潜力的强县富民“朝阳产业”,围绕优良的生态环境做文章,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聘请高水平的规划单位对县内主要景区进行规划设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对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规范化管理,尽可能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彰显红色文化、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四大文化影响力,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完善宾馆、农家乐、旅游购物等配套设施,抓好桐柏厨师培训等工作,推出一批桐柏特色菜和特色商品,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上档升级。他们还提出发展养老经济,加快培育以修身疗养、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养老产业,使桐柏不仅是生态旅游观光之地,而且也是修身疗养、消夏避暑、休闲延年的居住之地,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

绿色家园美美与共

仲春时节,走进桐柏县淮源镇陈庄村,让人眼前一亮: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四通八达的连户道路、鲜花环绕的文化广场、飞鸟蹁跹的村畔湿地、已经挂果的木瓜园,一个个苗圃、茶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在这里生活,赛如神仙啊!”村民张大娘说。

淮源镇党委书记李中阳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开展绿色产业扶贫攻坚,陈庄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庄越来越美,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去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名单,陈庄村榜上有名。

陈庄村只是桐柏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画面”之一。近年来,桐柏县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桐柏深厚文化底蕴,以农村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文化为重点,以达标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全县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达标村、示范村初步建成。

深挖内涵,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文化”。桐柏在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立足山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不断丰富提升达标村、示范村建设的内涵和品质。在编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中,坚持“五规合一”,充分利用现有山、水、园、路进行规划,做到慎挖山、慎填塘、少砍树、少拆房,保持乡村的农耕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尽力实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在规划执行中,充分考虑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因势而琢,进行“微创式”景观打造。塘堰、河道护砌以使用本地山石为主,村内小径硬化、花坛建设以镶嵌本地河卵石为主,村庄景观打造以磨、碾、滚、缸等乡土器物为主,农户房屋改造以灰瓦、白墙、木窗等豫南风格为主,着力打造富含桐柏山区韵味的美丽乡村。挖掘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桐柏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古镇、古村,他们本着传承历史精髓的宗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淮源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和每个乡村的人文特色内涵,在农村房屋改造、景观建设等施工中,注重融入文化内涵,使其印在墙上、刻在砖上、雕在门楼上,着力打造一村一景的文化景观。

改善环境,让美丽乡村建设“有颜值”。桐柏作为贫困山区民居散落、环境卫生差、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现象更为突出。为此,桐柏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排查区域垃圾堆、垃圾坑、垃圾河数量位置,清理历史遗留垃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妥善处理生活垃圾,避免二次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推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粪污治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动农村污水治理,推广实施生态净化、小型污水处理厂等治理方式,探索建立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对要求必须建设完成的水污染治理设施、垃圾卫生填埋场,乡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建设完成。近年来,全县共完成投资近4亿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活污水得到了全面有效的处理,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有效改观。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已编制完成,治理设施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该县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设,并把环境改善植树造林与绿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七化一拆”,加快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七化一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主次干道亮化、墙体美化、坑塘河道净化、各种杆线序化、庭院及村内道路洁化,拆除村庄内外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乱搭乱建,使村庄达到整洁有序,通畅舒朗。他们依托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植树造林、栽花种果等相结合,培育发展以观光游、采摘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集聚潜能,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活力”。桐柏县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为载体,动员全县上下投入卫生整治,逐步建立了各项常态化运作机制,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改善农村有居环境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探索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资金引导、项目资金支撑、社会资本融入、农民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持续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坚持财政引领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实行政策项目整合机制,与精准扶贫、传统村落保护、农综开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等各类涉农政策性项目相结合;实施社会资本融入机制,吸纳旅游开发、休闲养生等各类项目添彩美丽乡村建设;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助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2.3亿元,扶持3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群众自觉投入改造房舍资金,开辟了“我的家乡自己建”新渠道。

农村绿了、美了、靓了,城镇更有看头。桐柏精心建设生态宜居县城,巩固提高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创建成果,以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县为载体,从生态示范小区建设入手,深化“四创一争”活动,形成县城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快城建投融资公司建设步伐,创新投入机制,解决建设资金困扰问题,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县城新区建设力度,抓好山体、水体、绿地保护,努力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桐柏县城。大力发展特色小集镇,以创建国家生态环境友好乡镇为载体,以绿、洁、畅、亮、美为标准,全面加强小集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特色各异的小集镇。至目前,桐柏共创建省级生态村27个,市级生态村18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桐柏县荣获“省级生态县”称号。

生态立县战略,如同一面高高飘扬的大旗,凝聚起桐柏干群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务实重干、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引领着生态桐柏更绿、更美,昂首走向“绿色崛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桐柏:生态立县扮靓淮河源头 加速绿色崛起》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特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桐柏文旅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