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22:32 阅读量:6万+
华人号:文艺河南现在,我们来到了太清宫景区。它位于豫东“中州名镇”——老子故里太清宫镇。大家看,311国道的右侧是老子文化广场,左侧就是闻名遐迩的太清宫。太清宫的蓝天白云、潺潺流水、青松翠柏、绿树红墙,会让您留恋忘返,终生难忘;太清宫深厚的老子文化积淀,会让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倾听那流传千古的老子故事,回味那余韵无穷的五千言篇章。请您一边浏览一边听,我×××给诸位细细地讲。
太清史韵──
(解说)在华夏豫东平原的一片土地上,诞生了一名伟大的圣哲,那就是著有五千言《道德经》的老子;继而有一个因老子而得名的宫观,那就是唐宗宋皇等历代帝王朝拜祭祀老子的宫苑--太清宫。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就是太清宫。
太清宫地处圣哲老子的诞生地鹿邑县(古苦县濑乡曲仁里),东与安徽亳州相邻,人文历史悠久,古老而富有魅力。
诸子百家,推道为首,千古华夏,唯龙独尊。被孔子誉为犹龙者—老子,受到世人的尊崇。作为老子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清宫,遗迹遗址人文历史渊源流长,老子文化底蕴积淀深厚。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初名老子庙。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大兴土木,修建殿宇;唐乾封元年(666年),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诏建紫极宫;唐光宅六年(684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并建洞霄宫以祀李母;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并御书全文镌立《道德经注碑》一通,于天宝二年(743年)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唐朝太清宫分前宫和后宫,两宫相距一华里,中有清净河,河上建会仙桥相连;前宫住乾道,后宫住坤道。两宫共占地872亩,有殿阁六百余间。
前宫午门耸立,御道坦直,宫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等,太极殿内供奉老子塑像,殿前有铜铸八卦炼丹炉一尊,殿侧有铁柱一根,传为老子“赶山鞭”,实为老子任柱下史之标志;殿东有水井一眼,传为老子出生时九龙取水浴体处,故人称“九龙井”;宫内碑石林立,古树葱茏,清静幽雅,壮严肃穆。唐末毁于兵火。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赵恒亲临太清宫,大排祀典于宫,又于宫东侧镌立御书《先天太后之赞碑》一通,并下诏扩建庙宇;北宋末年“靖康之乱”时该宫又遭劫烬;金元时增修,明万历七年(1579年)再次修缮,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2005年又开始恢复建设。太清宫几经兴废,它是中华历史的写照。
鹿邑县太清宫是老子文化发源地。老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伴随着老子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发展,太清宫景区悄然崛起。 今日的太清宫,绝非昔日“野色峭寒烟草淡,荒台寥落石龙倾。老人何去空生处,慢说虚无亦强名”的境况;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国旅游强县、老子故里、道教祖庭、道德真源、李姓之根。今日县委政府亦为太清宫奏出仙乐新韵,将太清宫打造成为老子思想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信众游客拜祖游览胜地,游、娱、购、食、住、养一体化的活动乐园,品道修德体验老子文化的极乐仙境。
(──太清宫老子文化广场牌坊前)
广场览胜──
(解说)太清宫老子文化广场的整个设计风格以突出道家文化大气、厚重的特质,体现高品位的文化内涵,展现道家文化精华为要旨。浏览老子文化广场,您会穿越时光隧道、领略道家文化的玄奥。
(解说)这里是太清宫老子文化广场,它占地150亩。大家看,广场的入口处突破了传统的门廊式设计,中间六柱牌坊,两边分别各置6根盘龙灯柱,两侧的绿化带,以敞怀张开之势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绿化丛中带状小径如同祥云缭绕,它和牌坊两侧的犹龙石雕一道引领您进入“龙翔九中天、云海难觅踪”的犹龙境界。
(解说)太清宫老子文化广场的整个设计风格以突出道家文化大气、厚重的特质,体现高品位的文化内涵,展现道家文化精华为要旨。浏览老子文化广场,您会穿越时光隧道、领略道家文化的玄奥。
这里是老子文化广场的三座玉带桥。河上耸立着三座玉带桥,暗含老子的“三生万物”之意。脚下的这条河,就是古老的濑乡之水。古人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更称颂“上善若水”正是有了这一道水流,使得整个广场增添了许多灵气。大家站在玉带桥上,可以一览老子文化广场的整体面貌。
广场的南面是老子雕像及浮雕墙。老子的雕像高27米,八角形基座高6米,由365块莱州花岗石构筑而成。27米由数字3乘以9所得,同6米高基座取数位3、6、9,为道家最吉祥数字。老子雕像精美传神,慈祥、大度,端庄自然、富有智慧,同时又很亲切,仿佛正在传播他那无为而治的《道德经》,指引人们领悟天地之精气。望着这位面容清癯(qu),双眼远视,一副端庄沉思模样的老人,会使您遐想万千。这不就是那位自然抱朴,虚怀若谷,洒脱明智,微妙玄通,一个道家风骨和理想人格的老子形象吗?这不就是那位提出“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之奥”,在思维智慧上,表现出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哲思琳琅满目的哲学家形象吗?老子不仅是道家的开宗鼻祖,道教的最高神灵,而且也被人们看作是长寿的象征。
老子雕像的南面是浮雕墙,由反映老子生平的18幅精雕故事(圣哲出世、牛背苦读、师从常容、柱下记史、孔子问礼、目睹政变、挂冠归里、苦城讲学、辞别故里、观水悟道、函谷著述、弘道三秦、驾鹤西去、道教鼻祖、庄周论道、陈抟撰联、唐皇祭祖、普适文化)、81章《道德经》和20篇历代皇帝和文人对老子的评赞组成。
广场的中心是一个八卦图,俗称阴阳鱼平台,直径39米。八个卦象分别按八个方位排列,四周的八卦云龙柱分别是坤(在自然界中代表地)、艮(gen)(在自然界中代表山)、坎(在自然界中代表水)、巽(xun)(在自然界中代表风)、乾(在自然中代表天)、兑(dui)(在自然界中代表泽)、离(在自然界中代表火)、震(在自然界中代表雷)。八卦柱的柱身造型以六爻(yao)中所对应的卦象作为道体形象,使您从中可以对八卦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每个八卦云龙柱高13.6米,并且上面还有一个犼(hou),俗称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八卦云龙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它的出现被人们视为美好时代的象征。八卦图东西相连的是戒律大道,每条戒律大道长50米,宽5.5米。广场四角各有一处生态角廊、两座铜雕和一座高12米的景观发光石碑。
生态角廊是主要提供您休憩(qi)的地方。周游讲学、仕周史官、设坛讲学、至臻大道、函谷著述、孔子问礼、点化子居、西出函关八座铜雕分别再现了老子生平事迹。四座景观发光石碑正面的老子画像分别由明朝的文征明、宋朝的无名氏、唐朝的吴道子、元朝的赵孟頫(fu)四位书法家所绘,其它两面分别是古今中外的文人、唐朝皇帝对老子及其《道德经》的赞美与评价。
(──太清宫山门前)
山门暇思──
(解说)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太清宫的山门,即正门。它是汉唐宋元等历代帝王祭拜老子进出的宫门。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两侧配有歇山式阙楼和廊坊。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两边两尊石狮,以显示帝王的威严。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题写“太清宫”,两边楹联为“地古永存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宫”,它意涵老子哲学思想与老子故里太清宫源远流长,带你进入无限的暇思。
(──过山门后)
仙迹遗存──
各位朋友:
(解说)按道家讲,凡间与仙界仅一步之隔,进入山门,就进入了仙界。而成仙之路确很难,不仅需要有仙缘,更需要进行艰苦持久的脱胎换骨的念经修炼。现在我们进入山门,也就有了仙缘,可以浏览仙境,享受仙乐,过上神仙的生活。但我们要敏于行,慎于言喽。
太清宫现存仙迹遗存众多。主要有太极殿、圣母殿、娃娃殿、阴阳柏、九龙井、望月井、灵溪池、柱下史之柱、唐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金续修太清宫记碑、元执照碑、元圣旨碑、元海都太子令旨碑、清重修太极殿碑、老子诞生处碑、奥敦妙善石棺等,还有恢复建设的先天太后墓、老子故居、三清殿、翰轩苑、道源碑林等。
太清宫分为前宫区和后宫区。前宫区保存了众多的老子文化遗迹。主要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唐道德经注碑、汉阙、九龙井、太极殿、三清殿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鹿邑因是老子的诞生地而闻名于世,进而引来历朝历代的帝王及文人雅士前来祭拜观瞻。
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
(解说)这通碑刻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公元1014年。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的剥蚀,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大家可以看到,碑首盘龙状饰物──负屃(Fùxì)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细,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说明此碑是皇家御制。碑文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朝拜并重修太清宫的经过,重点记述了修复后太清宫宏大的规模和壮观的气势。宋真宗重修后的太清宫,规模达到历史上的鼎盛,史书记载:“庙貌比唐时有加”。
唐道德经注碑──
(解说)众人皆知的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历史上有名的崇道皇帝。他即位后,奉行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使唐朝呈现出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他精心研究《道德经》,并亲自作注。这通石碑是太清宫现存最早的帝王御碑,为《道德经注》碑。碑文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对老子《道德经》的释文,立于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碑体高3.7米,碑身四体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该碑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严重,由于此碑是唐朝遗物,又是皇帝所立,为文物中的珍品。特别是中文的隶书作品,大有唐全碑之风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神道──
(解说)我们看了唐宋两通碑刻,可以发现唐宋两块石碑地面海拔高度不一,宋碑略高于唐碑。因为我们这里属于黄泛区,历史上黄河屡屡泛滥,造成地表屡次淤积。最早汉朝的老子祠坍塌后就堆积在土层的最下面,唐朝的太清宫又在新的地层上重新建设。唐朝的基址被淤积后,宋朝又在它的上面新建了太清宫。所以和开封城一样,我们这里累积了四个不同时代的太清宫,可以说这里是殿下有殿,宫上摞宫。
我们脚下这条路就是太清宫的神道,唐朝时太清宫占地872亩,神道宽36米。历朝历代的神道基本都在这条中轴线上。
望月井、日月池──
(解说)我们面前的这口井,名叫望月井,是老子故里最古老的一口井之一,老子曾在此系过水。为什么叫望月井呢?这口井表面上看,和别的井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每逢甲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圆之时,天上的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应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诗意境,所以说叫望月井。这口井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古人用钱币投落井中,钱币在落水的瞬间,发出一种类似青蛙的鸣叫声,所以人们闲来无事,就投钱币听蛙鸣取乐。以至于后人在清淘此井时,挖出很多生锈了的古钱币。
再往两边看,神道两侧的这两个水池,名为灵犀池。一如太阳,一若月亮,又取名为日月池。传说老子诞生时九龙取水浴老子,洗浴老子圣体的水汇集而成灵犀池。灵犀池水和环绕太清宫的赖乡沟水系相通,周而复始,川流不息。
丹桂古柏──
(解说)太极殿前这两棵古柏是有名的丹桂古柏,鹿邑旧时的县志记载是老子亲手所植。而据专家考证,这两个古柏应为唐柏,但这与老子亲手植柏并不矛盾,应该是老子亲手植柏枯死后发出的新枝。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纹理其一左旋,其一右转,天左旋地右转,象征太极图的阴阳二气。还有,它们的态势其一雄壮挺拔傲然屹立,其一纤弱多姿阿娜玉立。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也不妨理解为老子故里的草木万物皆有灵性吧!
铁柱──
(解说)铁柱,这样的铁柱有两根,另一根在明道宫。在老子故里,流传着很多关于老子的神奇故事,在当地群众心目中,老子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仙。这根铁柱是民间传说中老子的赶山鞭。远古时期,这里不象现在一马平川,而是有一座遮天避日的大山,百姓称为隐阳山。因为隐阳山的存在,老百姓生活很不方便,缺少耕地不说,山上的豺狼虎豹还经常下山祸害百姓,老百姓吃尽了苦头。为了救百姓于苦难,老子上山采来五色石,支起八卦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一根赶山的铁鞭。坐在老君台上讲道的老子,手举铁鞭,运足神力,一鞭下去,把大山赶到东洋大海里去了。由于赶山时用力过猛,铁鞭从中震断,上半截飞到了太清宫,下半截留在了老君台。所以大家在老君台上可以看到同样的另一段赶山鞭。从史实的角度来讲,这个铁柱是纪念老子“柱下史”官职的纪念物,为唐朝帝王建太清宫时所立。
老子曾经在周王朝做官。作为奴隶社会的周王朝,天子是天下的至尊,群臣百官在上朝时,必须恭敬站立。而老子身为守藏室之史,需要写言记事。于是周朝天子就赐老子一根铁柱。老子可以倚柱书写,所以后人尊称老子为“柱下史”。老子辞官不做回到故里后,为了表达对周天子的恩典,就仿着朝中的铁柱样子做了一个发簪戴在头上。后世创立的道教尊老子为圣祖,对老子顶礼膜拜,也学着老子的样子戴上同样的发簪,细心的人会发现,道士头上的发簪与这个铁柱十分相似。
太极殿──
(解说)这是太清宫太极殿。它复建于民国初年,是汉、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构建成的混合性建筑。它的根基最早有汉朝的,有唐朝的,斗拱多是宋朝的,檩子是明朝的。现在可以看到部分檩条上写着“明万历七年”的字样。所以整个太极殿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汉唐础、宋拱、明檩(lin)条。因为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把辉煌盛大的太清宫彻底破坏焚毁,留下的只有那些搬不走、烧不毁的石雕磉(sang)础(柱础石)和豪华沉重的建筑构件。每当这些大型古建筑被历史摧毁后,在下一个朝代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时,都会留用一两块上次修建神殿时的磉石,作为前一朝代的时代精髓保留其中,成为永世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欧阳修曾在亳州当太守时(时亳州辖鹿邑),写下了不少关于太清宫的诗篇和文字。他在《戏书示黎教授》等诗中写道“古郡谯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颖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仍得治仙乡”等。他非常高兴能做管辖老子故乡(治仙乡)的太守。我们看到的太极殿门旁这幅盈联“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同样是欧阳修来太清宫朝拜时留下的经典诗句。
太极殿神像──
(解说)太极殿内供奉的这尊老子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塑成。当时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北京白云观道长闵(min)智亭从北京赶来,为这座神像开光,而且还把白云观的镇观之宝、唐王赐给白云观的一件金丝道袍带到这里并亲手披在了这尊神像上。
神像上面写有“道德天尊”四个字,道家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因为这里是太清宫,所以上面书有道德天尊。老子神像涂刷的金粉、下面的楠木香案都是海外道教信徒捐助的,价值十分昂贵。老子像前站立着的四个雕像分别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几位帝王位列两旁,就是因为老子为唐王圣祖,在唐王家庙里,他们四位的身份是李氏后裔。由此看来,太清宫作为唐王家庙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大家看一下脚下的柱础,从它的形制和工艺看,正好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宫阙如帝者居”。
太极殿前墙上镶的两通元碑──
(解说)太极殿殿门两侧各镶一通石碑。这两通石碑都是元朝帝王所立。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被元朝皇帝尊称为国师。由于受邱处机的影响,元朝皇帝对汉文化尤其是老子的道家思想非常尊崇。作为少数民族的元朝皇帝统一中原不久,就下了两道圣旨对道家思想的发祥地太清宫进行保护。
太极殿西侧的这块叫“元代太清宫执照碑”,为元世祖中统元年(即公元1260年)颁发的保护太清宫的执照,详细记述了元代太清宫的地貌面积物什,每面宽十一里,其内果园树木应有尽有。
太极殿东侧的这个叫“太清宫圣旨碑”,立于元中统二年(即公元1261年),该碑为矩形,碑文为楷书,保存基本完好。内容为元朝皇帝下的对太清宫进行国家级保护的一道圣旨。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国白话碑文最早的一块石碑。实际上这两通碑用现在的话说,是当时大元帝国皇帝以圣旨的形式为太清宫颁发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执照:地产、房产等证件。
九龙井──
(解说)这是九龙井。相传老子生而踽步,天降九龙为其沐浴。尔后九龙入地处随成九眼水井,四周八眼,中间一眼。此为中间一眼,井水甘甜清爽,祛病强身。千百年来民间奉其为“圣水”,纷纷前来汲水盥洗或饮用,以求强身健体。
太清宫遗址广场──
这里是太清宫遗址广场。上世纪90年代末,河南省文物局在太清宫举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历时一年,取得了辉煌成果。在太清宫的发掘中,发现了宋代的太清宫遗址砖铺甬道,以及相关柱洞。在宋代地层下发现了唐代地层,在唐代地层下发现了汉代遗迹。所有这些发现,都印证了太清宫始于汉,盛于唐宋的文献记载。
为了更好的保护考古发现的太清宫遗址,在这里覆土建起了广场,故称太清宫遗址广场,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今后在有条件情况下,将揭开土层建一个大型的太清宫遗址博物馆。
础石──
(解说)现在我们来观赏宋代太清宫遗址的础石。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文物部门在太清宫举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辉煌成果,出土有龙山文化、商代、西周及汉代的陶器,其中以东周时期的大面积夯土遗迹和马坑的发现尤为重要。这通础石是太清宫洞霄宫遗址发掘和出土的部分文物的一种。该础石成方形,边长120厘米,厚55厘米,重约两吨,上面凸,正中凹,是典型的基石构造。像这样大的础石,就是在现代大型建筑中也是绝无仅有。在洞霄宫的发掘中,发现了宋代的砖铺甬道,在甬道两侧还发现了四组柱洞,每组七个柱洞。从柱洞的构成可以发现当时的太清宫已经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宫阙式建筑群。甬道北侧西边,在宋代地层下发现了唐代地层,在唐代地层下发现了汉代遗迹。所有这些发现,都证实了太清宫始于汉、盛于唐宋的文献记载。所以这里是庙下有庙,宫上有宫,老子文化底蕴厚重的祖庭圣地。
贝币石──
(解说)此石通体层层螺纹,形似贝币迭罗,故称“贝币石”(俗称“金钱石”)。它是石中之神品。贝币,中国古代的原始货币。鹿邑太清宫商周时期“长子口”墓发掘有大量贝币出土。老子生活的周朝时代仍使用贝币。贝币以“朋”为计算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贝产于海,不敷流通,就用仿制品来代替,遂有珧贝、蚌制贝、骨贝、石贝、陶贝等,乃至出现向金属货币形态过渡的铜贝。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行铸钱,贝、刀、布等原始货币乃废。
三清殿──
(解说)三清殿面宽9间,进深6间,殿高18米,面积1500平方米,青黑色琉璃瓦复顶。谈到三清大殿,说起来大家可能感到诧异。当时,三清大殿在奠基时,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天文奇观,三道白色云柱自太清宫后宫轻扬直上,朝着太极殿广场徐徐飘来,形成了祥云缭绕的壮丽景观,十分神奇。日月同辉、三云祥集,是巧合,还是天意,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太清宫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
三清殿楹联──
三清殿中门两侧的楹联为:“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
(解说)上句是说“好话不在言多,化今古而聚经典”。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下句是说:“神威不在权重,主阴阳而定乾坤”。
老子神威乃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游乎消遥之墟,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埏;应著之时,形象相好,动静有则,以正理邪,周偏无滞,救度无穷;或称为圣,或君或臣,或师或友,依缘相逢;分布清浊,阖辟乾坤,悬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
横额“妙一统元”是说:奥妙无穷的三清之“道”,系天地之根,万物造化之元母,乾坤运行之规矩。她化生诸天,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以无生有。她历经龙汉、延康、上皇、赤明、开皇五劫开图,百年沧桑、千年轮回,世间万物的生灭交替,象万乘之牝,十分和谐的载银河、排星汉、纳百川、运日月,凝结应用,生育万物,导运纲常,无怨无悔的履行着一个慈祥母亲的义务,而从不向万物伸手索取,展示着她只有奉献而不索取,只给予而不求回报,公而忘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伟大母爱。
三清殿神像──
(解说)三清殿正面供奉的是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全称,是道教的最高尊神。
据道书记载,玉清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天宝,又称元始天尊。三君各为教主,称为三洞尊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统御诸天神,宇宙万物都是它们所创造。
古书说,三清尊神生于天地之先,其体常存不灭。三清之说初于六朝,极盛于唐宋。又有人说,三清都是“道”气的化身。说:“元元圣祖,八十一次化为老君,八十二次变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故有“一气化三清”之说。道教的最高境界称为“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各为一级洞天,各有天尊主持。三位天尊统称为「道」,亦称「三清」,是道教最高神职。而每位天尊相距,各历七千余劫四十一亿年,并各讲述经典十二部,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合称三十六部尊经,广传於人间点渡众世人,这就是道教的全部经典,故为道教的开教之神。
道祖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可以知道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体。民间举行道教仪式时,必将此三清的画像挂於祭坛正殿之上,以示遵守教规。三清道祖的圣诞日有三:元始天尊为 农历正月初一日;灵宝天尊为每年夏至日;道德天尊为 农历二月十五日 (亦为道教节), 农历二月十五日 皆有道场科仪。
殿内东侧敬奉的是吕祖。吕祖,字洞宾,号纯阳子。由於道教全真道派奉吕洞宾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吕祖生于唐贞观年间,山西永乐县人,八仙之一。
殿内西侧敬奉的是张天师。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道场在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
殿的后墙敬奉的是太乙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
三清殿香案神龛──
殿堂香案和神龛以珍贵的红木做成,并雕饰以精美的绘画,雕画内容亦反映老子文化之内涵。香案和神龛的用料、制工和雕刻艺术,展现出的超凡的精、气、神,在我国所有的宫观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是太清宫的又一镇宫瑰宝。三清殿它将完善太清宫宫观道教格局建筑体系,成为道教信徒拜谒道祖的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道家之源、道教祖庭。三清殿诸位尊神的形象高大精致,栩栩如生,播布福寿,灵异非常。香客游客可在像前香案,分别敬上三炷瑞香,蒲团打坐,静思悟道,祈福许愿,别有一番人神和谐的情趣。
洞霄宫──
(解说)洞霄宫亦称后宫。我们看到的这座殿,就是后宫的主体建筑圣母殿,它恢复建于中华民国初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尊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从那时起,前宫祭祀老子,后宫祭祀李母,前宫住乾道,后宫住坤道。现在圣母殿里供奉着三位圣母:中间的是老子的母亲、西边的是释迦牟尼的母亲、东边的是孔子的母亲。这三位伟大母亲的并列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
老子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圣母,传说她怀老子八十一载才生。所以老子一生下来就鹤发童颜,非同凡人。人们常说肋生老子顶生佛。用现在的话说是李母孕老子过月刨腹产下老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结果只能是李母为人类生一位绝世圣哲,而自己却飞天仙逝了。人们为了感念李母的伟大贡献,就把当时县名改成为苦县,以纪念这位圣哲之母。
娃娃殿是洞霄宫的附属建筑,和三圣母殿属于同一时期的建筑,主祀的是主管生育的神灵。过去,方圆百里千里不孕不育的夫妇,来到娃娃殿烧香祷告,便可喜得麟儿。所以现在到这里栓娃还愿的信男善女络绎不绝,香火依然鼎盛。
先天太后之赞碑──
先天太后之赞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碑刻。因为它是“御书御制并篆额”的“先天太后之赞”碑,也叫三御碑。和前宫的宋碑一样,它也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ye)太清宫时所立的。但是和前宫宋碑不同的是,这通石碑由宋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该碑形体高大,气势恢宏。全碑高8米,宽2米,重50多吨。大家看,这碑冠刻成盘龙负屃状,碑座为赑屃(bi xi)状,碑文的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为什么它的规格、大小要高于、大于前宫的宋碑呢?因为前宫的石碑记载了宋真宗重修太清宫的经过,后宫“三御碑”同为真宗所立,碑文是对李母功德的颂扬。作为宋真宗皇帝,较李母至高至大的降圣功德而言,他自愧不如。该碑石质极坚,虽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仅蚀数字。2000年,中国考古学家原会长徐苹芳在实地考察过这块石碑后,对其综合价值,留下八个字的评价“河南第一,全国罕见。”
先天太后墓──
这三御碑的后面便是先天太后墓,此墓于乾封元年二月,唐高宗李治偕武则天朝谒老君庙,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追封老子母亲为先天太后,并诏令对李母墓进行修整,更名为“先天太后墓”。这“先天太后墓”墓碑题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真迹。有关史料记载,老子西行后“死于扶风,葬在槐里(今陕西周至县)”。作为至诚至孝的老子想终老后陪伴于母亲身旁,恐怕只能是千古憾事。
老子故居 ──
(解说),占地36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秦汉风格,分主仆院落、山体和水系,宅院依山傍水,向人们再现了春秋末年老子在此生活的场景和社会风貌。
古时候的苦县厉乡,山虽不高,却树木葱郁。老子故居溪水环绕,下与日月池、望月井水系相通,可谓灵池清澈,六气平和。
这里有春秋古筝弹奏、《道德经》朗诵、孔子问礼和老子讲学等情景表演,还有历代文物展览。来此,我们可以穿梭于日月古今中,浏览上下五千年。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