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7:11 阅读量:6.4万+
华人号:豫头条想象一下
每天给房间紫外线消毒两次、给自己做四次腹膜透析,还要瞒着同事正常工作,坚持1400天;
生命的最后8个月,个人审结案件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进手术室前的1小时,躺在病床上连打13个电话,都是给同事交接工作……
以上各项,普通人体验其中任意一个,都会觉得十分辛苦。然而有人却全都做到了!他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立案二庭原副庭长李庆军。
2018年9月28日,李庆军因肾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4岁。他的离去,让身边的朋友、同事深感震惊。
“没听他说起过,不知道原来病得这么严重!”
“庆军是个好人啊,咋就走得这么早呢?”
李庆军出生在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北李洼村,他去世后,村里一群群人自发驱车,前往四百余里外的郑州吊唁;
无力前往的100多人自发在当地组织追悼会,一齐朝郑州的方向鞠躬哀悼;
家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的周光华,曾是李庆军办的一起案子的当事人,年逾古稀的她坚持要带上一篮土鸡蛋,在女儿的搀扶下从300公里外的南阳赶到郑州,只为当面悼念他。
这位普通法官,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能获得老百姓如此高的口碑?
“办好案,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2013年10月18日,周五,案件流水般一件件、一批批报来,这一周共批近60件案件,好像是最忙的审查周。
2014年10月17日,周五,下午批出15件案件,把桌上堆积的案件批完。
2016年5月14日,周六,中雨,下午到单位,批了30多件案。
——摘自李庆军日记
李庆军去世后,妻子马凤实从他的办公室找到19本日记
李庆军出生在贫寒家庭,幼时父亲因公致残,母亲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兄妹4人中他是老大,从小就跟随母亲上山砍柴、采药、挖野菜。
但他学习刻苦努力。据姨夫卢守全回忆,“当时邵原镇上还没有电,庆军就在煤油灯底下做作业,两个鼻孔都被熏得黑黑的。”
从小受家乡“愚公移山”故事的熏陶,加上幼年坎坷贫苦的经历,塑造了李庆军坚韧不拔的性格。
李庆军生前生活照
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儿,他考上河南大学,成为全镇第一个大学本科生。
1986年大学毕业后,李庆军被分配到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任教。后来他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通过招考进入河南高院。先从书记员干起,历任民事审判庭助理审判员、审判监督庭副调研员、审判员、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立案二庭副庭长。
李庆军生前在办公室工作场景
“庆军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和大家交流业务,三句话不离案件。”民一庭副庭长高光说,精湛扎实的业务水平,让李庆军在省高院首批入额法官考试中,取得了全院第四的好成绩。
看到他对工作的“韧”劲,“庆军以后肯定是个法官的好料子!”现已退休的张古淮法官说。
法庭上的李庆军。制图:吕韶文 张雨薇
李庆军从事的民事再审审查工作,主要负责生效裁判的监督纠错,又被称为“法官的法官”。他常说干工作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不能给党抹黑,不能给法院抹黑”。
在办理再审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时,申请人江苏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称,已经支付给被申请人黄某某的10万元工程款原审未予认定,请求依法再审。在和被申请人黄某某充分沟通后,李庆军了解到,黄某某认可已领取了10万元工程款,但该笔款项已在之前算总账的时候算进去了。为进一步了解案件事实,李庆军又与一审承办法官联系,具体了解本案审理过程中的相关案件事实问题,以求最大限度还原客观事实。
最终,合议庭经研究认为,10万元应从应付工程款中扣除,并依法指令再审。指令再审后案件得到改判,切实维护了外省企业的合法权益。
“办好案,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李庆军在日记中这样写,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
高光记得,有次在办理再审一起证券交易纠纷案时,案件的主要争议焦点是案涉交易是否为期货交易。为彻底弄懂期货交易的相关知识,李庆军翻阅相关专业书籍,从网上搜索学习期货交易相关知识,还特地跑到郑州大学请教专业老师,连续好几天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并先后到多家证券公司实地了解情况。
后来他将有关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案例向合议庭作了认真汇报,合议庭一致认为案涉交易属于非法期货交易,应认定为无效。整个办案过程中,李庆军展示出来的专业知识,让案件当事人也深深折服。
在妻子马凤实看来,李庆军“韧”劲的根本动力,在于他真心热爱法官这个职业。2016年4月,李庆军突发脑梗住院,住院期间为了不耽误工作,他让同事把案卷送到医院,阅卷拟出意见后,再让同事把案卷拿回单位。
“他经常说,一个法官不办案还有什么价值?我喜欢这份工作,办好一个案件就有一种成就感。”马凤实说。
“我不是要隐瞒自己的病情,是不想受照顾”
2016年8月31日,今天下午感觉非常不好。身体像被掏空,有点晕乎乎,甚至有点恍惚,身体像支配不了自己,眼睛看东西发灰发暗,视物不清,说话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感觉要出大状况,坐一阵起来走路,好像很机械,反映迟钝,活动一下才能自如。
2018年3月13日,昨晚乘k180软卧去北京。上午到北大医院,各项检查指标都很好。医生说,我可能会是病人中控水最好的。上午改签回程票,从1:30改到10:52,下午1:30多到郑。
2018年7月31日,写文书,伤口发炎,北大医院电话让继续输消炎药左氧氟沙里,晚上去输。近日晚上总失眠,半夜不睡。
——摘自李庆军日记
李庆军的身体不太好,这在河南省高院,不是个秘密。
但令大家难以接受的是,这背后隐藏了一个更大的秘密——
2014年,50岁的李庆军被确诊为尿毒症。如果不透析,就会危及生命。
马凤实告诉中国长安网记者,医院当时给了两种治疗方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效果好,但每周要到医院做3、4次,每次要4个多小时。“不行,太慢、太影响上班了!”李庆军最终选择了便捷又节省时间的腹膜透析。
住院期间的李庆军
腹膜透析可以自己在家做,但对环境、饮食、饮水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要求病人必须有超乎寻常的自控力和意志力:一天最少做4次,每次要先洗手,戴口罩,房间每天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此外,还要严格控水,每天把一袋重2公斤的透析液,通过“腹透管”灌入和排出腹腔,以清除机体代谢物和保持水分平衡。
“4年来,他每天早上必须6点起床,做一天当中的第一次透析,上午下班回家做第二次透析,下午下班回家做第三次,一直到晚上11点多做第四次透析。”马凤实说。正常情况下,透析是半个多小时,但如果不顺利,要一个多小时,肚子又疼又涨。
而这4年来,无数次的腹膜透析,都是李庆军一个人在自己房间默默地做。也因此,他的房间成为神秘的“禁区”,连父母兄妹都不曾踏足。
躺在病床上的李庆军。 制图:吕韶文 张雨薇
在他的卧室,除必备的家具外,特定的紫外线灯、培养箱、加热袋等腹透设备一应俱全,靠墙堆着十几箱待使用的腹透液,床头柜的抽屉里放满各类药品盒。
为便于做腹透,李庆军要往返8公里,从单位赶回家吃午饭。为此,有人同他打趣:“是你们单位的伙食不好吗,要这么大老远的,天天跑回家吃饭?”
这个时候,李庆军总是嘿嘿一笑,什么都不说就走开了。
就是在每天至少4次腹膜透析的情况下,他每周至少接待10个案件的当事人,一天审查案件最多时达几十件,办案数量在全庭名列前茅。
卜发忠回忆,“有次,我们连着两天合议一个案件。当他站起来时,说一条腿都酸麻得没感觉了。”还有一次,李庆军要去医院,说伤口发炎了。问是什么伤口,他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地嘿嘿一笑说,没什么,不碍事。
因为不能多喝水,医生很早就建议李庆军少说话。但他坚持上班开庭、和当事人沟通,时间久了身体乏力、舌头发僵,连话都说不成。
“他只说自己身体原因不能多喝水,真羡慕我们能大口喝水。有时候实在坚持不住了,他就用嘴唇抿一小口,或者喝口水漱漱口再吐掉。”民四庭副庭长王春娥噙着泪水说。
有段时间看他脸色浮肿,嘴唇发黑,而办公室里还堆着半人多高的卷宗,同事们都劝他“院里有规定,如果身体有病必须休息治疗,可不能拿身体当儿戏啊!”李庆军总是笑着说:“没事儿,都是小毛病,我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有数。”
2016年以来,按照医生要求,李庆军每月都要去北京复查一次身体。为节省时间,他经常带着一个装着透析液和透析装置的箱子,坐周一晚上10点多的火车赶往北京,复查完后,坐周二下午的高铁回郑州。
下车后,他总是先去单位,把一天落下的工作补上,晚上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马凤实心疼他,“我们请个假,好好休息一下吧。”
李庆军却说:“我不是要隐瞒自己的病情,是不想受照顾。现在法院案件多,大家手里都有一堆活儿。如果领导知道我有病,肯定就会让我休息治疗,那其他人办案的压力会更大。”
“越是扛麻袋、大包小裹来省院的,越要对他们倾注心血和注意力”
2008年08月22日,上午在医院,主管医生坚持不让上班,下午到单位将民二庭杨淑兰,审监庭王彦付,周凤兰,杜留安四个上周案件报结,将民二庭印钢案研究完。
2013年11月16日,周六上午,在院门外车站遇爱心募捐,给了20元,感觉少了点,出去又遇到同一拨募捐人,我又捐了100元,让几个小孩感动的语无伦次,不知所措,喜出望外。可能就我一人捐这么多。农村学生生病,同学们的悲愤,感动,也确应献爱心,帮人家一关吧。
我一个农家子弟能从大山里出来上大学,又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很光荣也很幸运。人要懂得感恩,我除了办案没有别的本事,必须认真负责地办好每个案件。
——摘自李庆军日记
去过李庆军家里的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客厅地板铺的是瓷砖,三间卧室则是木地板。
马凤实解释:“李庆军老家的人经常来家里,他担心农村人没有脱鞋子的习惯,看到是木地板,穿鞋子进门会觉得不自在,就强烈要求在客厅铺上瓷砖。”
作为在省城上班的“文化人”,李庆军自然成了乡亲们投靠和求助的对象。马凤实说,刚结婚那几年,家里就是一个“客栈”——是那些来看病、打工、打官司、咨询法律问题等的老乡们的临时落脚点。
为此,家里专门买了一个床垫,方便来人能随时有地方睡。
“我哥就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从没有把‘我’字放在前头。”二妹李妍哽咽道。她至今还记得去年9月2号,哥哥被推进手术室前,一连打了13个电话全是跟同事交接工作。一旁的医护人员都直摇头:“先把工作放放吧!你哪儿像个要做大手术的人?”
不仅如此,即便在重症监护室,他也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为那些向他求助的人提供法律答疑。
40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李晓莲,就是其中一位。
2018年9月17日,因公积金被扣的问题,她辗转要到李庆军的联系方式,向他打电话咨询。“打了两次没有接,觉得可能他工作忙,也没太当回事。第二天收到回电,庆军让我把情况编辑一条短信发给他,后来还专门打来电话进行解释工作。”李晓莲回忆。
知道李晓莲心脏不好,怕她因为这件事影响到身体,李庆军还安慰道:“我现在也在重症监护室呢。你可千万控制好情绪,保重身体。法律是公正的,会给你解决问题的。”
说起那天的事情,李晓莲眼泪溢满眼眶。“他的病都这么严重了,我还打扰他……”
不止是提供法律咨询,从事审判工作25年来,李庆军直接或间接参与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和上访上诉。
面对来法院打官司的群众,他常说:“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裹来省法院的当事人,越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
2010年的一天,李庆军到永城走访一位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雷某。因对判决结果不满,雷某曾扬言要拉着植物人儿子上访。为打开他的心结,李庆军向他耐心解释判决的理由和法律依据,一直谈到深夜十二点,最后雷某表示不再上访。而当天李庆军回到家里,已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钟。
工作中亲民温和的法官,在朋友和亲人眼中,则是“不办事”的好人。
2005年,高中同学侯怀乐有事找到李庆军,请他帮忙解决自己侄子承包盖房发生事故的案子。他自信凭借他们的关系,加上又曾是李庆军弟弟的班主任,这个面子他肯定会给的。
谁知,李庆军看完材料,一脸严肃地说:“我们虽然是好友,但案子是案子,受害者就是受害者,我不能干涉。”
侯怀乐这才见识到了同学们口中“庆军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太不给情面”的意思:“虽说理解他的性格,当时心里还是觉得不痛快。”
即便是对自己的家人,李庆军也绝不会突破底线,老父亲都责怪这个耿直憨厚的儿子“不办事”。
大妹李香莲因土地被征用,赔付方面发生纠纷。她原本想着让哥哥捎个话,自己官司的进展会快些。谁知,李庆军只是详细地帮她梳理案情,讲解法规政策,还告诉她要是打官司只管自己打,不能打着有他这个法官哥哥的旗号搞特殊。
为此,李庆军对大妹心存愧疚:“你有事找哥,哥也没帮上忙,哥对不住你!”
事后,他还对妻子马凤实说:“要不咱们给香莲点经济补偿吧。”
对于被自己拒绝的“人情案”,他会认真地帮亲友们分析案情,指明方向,并且告诉他们:“‘走后门’是行不通的。你要是实在困难,我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帮你。”
有人评价李庆军为“三不伸手”法官:不向领导伸手,工作中从不挑肥拣瘦;不向同事朋友伸手,连熟人也很少添麻烦;不向当事人伸手,坚守清廉公正办案。概括为三个字,即“韧”、“忍”和“仁”。
李庆军生前和儿子的合影
2019年4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决定,追授李庆军同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河南省委在郑州召开表彰大会,追授李庆军同志“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生向李庆军妻子马凤实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
受父亲的影响,儿子李然读大学也报考了法律专业。因为李庆军生前对儿子说过:“你所看过的书,所学到的知识都会赋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
李庆军有个秘密,不曾对人讲起。
在同事眼中,他的一些小习惯透出些许异样:不爱喝水,抽屉里的糕点越来越多,每个月会请一天假。
同事不知道,这是李庆军为“守密”付出的代价。
不喝水是因为病情需要严格控水,哪怕开庭说得舌头发僵,也只能漱漱口再把水吐掉。
积攒下来的点心,原本该是早餐,早上六点做完腹膜透析后,他带着早点去单位,却总因工作匆匆塞进抽屉。
每个月一次,李庆军坐上晚22时12分发车的K180次列车,在次日早6点16分抵达北京,查体结束后,再返回单位加班。
2018年9月2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再也无法保守这个已经守了4年的秘密了。这一天上午,他因患尿毒症医治无效逝世,时年54岁。
在同事们的回忆里,李庆军一直健步向前。
他的骤然离去,如进行曲戛然而止。
52岁时,李庆军以民事专业考试全院第四名的成绩,通过员额制考试,那时他已确诊尿毒症两年,并患脑梗。
在最后8个月,李庆军个人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这位法官的最后四年,只宜以七字名之:男儿到死心如铁。
李庆军并不是什么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2008年7月,他因肢体肿胀时轻时重,在日记上写下“苦啊!心里苦啊!”的感叹。三年之后,他自述已经“有种比较明确清晰的预感:身体要出大事”。
但是,痛苦与彷徨只会密封在日记里。第二天,李庆军又成了那个不向领导伸手,不向同事朋友伸手,不向当事人伸手的“三不法官”。
常人不能理解的执着,源于常人不曾感受的热爱。
他的妻子马凤实说“他太热爱法官这个职业了”,他的老同事周志刚说“他最看重的身份,是法官”,他自己也说“我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出大山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我就想好好办案”。
对当事人,李庆军脾气温和;对朋友请托,李庆军坚守原则;对工作任务,李庆军任劳任怨,从无二话。
当了25年法官后,李庆军对工作的热爱仍然白首如新。命运塑造了他,却已不能再改变他。
“我不就是懂个法嘛”
去年9月1日,是李庆军最后一次在单位加班。
第二天,他做了换肾手术。同事卜发忠回忆:“请假的时候(他)根本没说要换肾,就是说要做一个小手术。”
“手术以后,他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转转,可以大口大口喝水了。”妻子马凤实曾经这样跟李庆军畅想,他们都乐观而坚韧,却忽略了病魔的残忍。
术后的第26天,因病情恶化,李庆军不幸离世。
李庆军病中照片
离世后,家人找到李庆军连续记录了11年的日记。
日记记录下了从2007年至2018年9月的时光,这些“病隙碎笔”,少部分是家事,少部分是“病历”,大约80%的内容都是工作。
曾任李庆军法官助理的王卫霞记得,他曾办过一件农民工讨薪案,争议焦点只有3500元。因证据不足,农民工一二审均败诉。有合议庭成员建议驳回,李庆军不同意,“钱不多,从现有证据看,也没发现原判决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们不能从心理上轻视这类案件,要让当事人打心眼里接受处理结果。”
后来,在他的努力下,虽然维持了原判,但农民工心服口服。
河南南阳的周光华老人,因土地和房屋使用权和一家企业打官司,每到执行阶段,对方都提出新的异议进行阻挠。案件分到李庆军手中后,他依法驳回了企业的再审申请。
周光华还记得:“李法官说了,不管谁势力再大,我都依法办案。我胜诉了以后,这么多年我忘不了他。”
李庆军出身农家,重乡情,但为案件说情打招呼的事,他从来不干。
侯怀乐是李庆军的高中同学,有一次,他的亲戚在河南济源跟人打官司,想少赔点钱。他找到李庆军帮忙,没想到被断言拒绝。
“庆军坚决地说,让我给济源法院打招呼,这是不行的,我可以给你分析一下案情。” 侯怀乐当时怎么都不理解,后来,才慢慢理解“老同学”内心的这份坚持。
即使在手术后的监护期,李庆军也不让自己闲着。他一边挂着氧气袋透析输液,一边打电话给当事人讲解法律问题。
他的妹妹李凤莲说:“我急得一圈一圈地转。到晚上我去探视,我哥就说,人家也是有事了想问我,你说我不就是懂个法嘛。”
“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李庆军曾说。
马凤实与李庆军一起生活20多年,却不知道他记了这么多日记。
2014年5月18日,就一句话:“批出二十多件案件。”
2014年10月17日:“上午在家休息,下午批出15件案件。把桌上堆积的案件批完。加班到7:30。”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坚守使命、敬业如初,这是优秀法官的共同承诺。如同李庆军一样,当必须在爱与放手间做出抉择时,他们选择化身“燃灯者”。
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是这样选择的。彼时,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邹碧华正是改革的推进者。他为起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座谈15次,历经34稿;在他因病去世后,遗体告别仪式上,妻子懂他的心思,在他身边放下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
黑龙江高院执行局局长侯铁男是这样选择的。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时刻,他把别人睡觉、休息、过年的时间,都用在抓“老赖”上。工作部署会后,“你们回去抓紧落实,我歇一会儿,平静平静”成为他向世界的诀别。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方金刚是这样选择的。因为率真和较真,他以“方二真”的绰号为人所知。哪怕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他也会拿出域外判决阅读。在离去的那个早上,方金刚曾对助理表示,当天要完成10个案子的合议,却在合议最后一个案子时,歪倒在办公室的椅子上。
还有很多“燃灯者”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知。
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披露,自2018年向前回溯五年,85名法官积劳成疾或遭受暴力伤害因公牺牲;2016年来,仅在执行领域就有46名干警牺牲在工作岗位。
李庆军、邹碧华、侯铁男、方金刚……
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法治之路旁,应有属于这些英雄的纪念碑。纵然牺牲者的事迹少人知晓,在挚爱和责任、光荣和奉献的花环掩映中,他们与公平正义永世长存。
对于法院干警,他们的精神是前进的“指南星”。从邹碧华到李庆军,从司法改革到执行攻坚,每位法官的人生,映射出司法不同的时代主题。随着司法与社会治理越发交融,几乎所有热点痛点,都会成为法官求解的司法难题。
对于法官来说,这是使命铸成的舞台,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解题思路哪里找?优秀法官的精神就是“指南星”——他们热爱审判岗位、尊崇法官职业,他们坚守使命、敬业如初。
对于各级法院,他们的牺牲令人痛惜。讲奉献,讲担当,从不意味着鼓励不计一切的付出。恰恰相反,每名优秀法官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我们期待当面接受他们的劝勉,而不只是追思先贤的事迹。我们钦佩“带病工作”的热情,但坚决反对“涸泽而渔”的态度。
近年来,在最高法带领下,全国法院在关爱干警工作上取得了不少效果。科学的工作调度、完备的日常保健、多彩的文化建设,让法官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改善。尽管如此,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让人惋惜的意外仍难以避免。政法机关应给予更多关心,让李庆军们的“秘密”无处可藏。
逝者如斯夫,生者长已矣。
回望李庆军们,他们当初受任法官时,就像履行了一种宣言: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无论人生的顺境逆境,在法律最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离不弃终身不离开直到永远吗?
任凭世事变幻,你就是知道,有些人一定会做出肯定的承诺。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