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7 22:26 阅读量:6.9万+
华人号:豫头条河南经济报记者 罗合力 通讯员 闫占廷
12月24日,冬日的阳光洒在宁陵县石桥镇万顷梨园,显得格外静谧。透过茂密的梨树,隐约可以看到几位梨农正忙着给梨树剪枝。
“春天是花如海人如潮,秋天是硕果飘香游人醉。而冬天雪后的梨园也别有一番风情,银装素裹,别具韵致。”穿行在石桥镇刘花桥村梨园小径,村党支部书记吕元林富有激情地说,刘花桥村处于石桥镇万顷梨园的中心地带,以酥梨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3500亩。置身其中,记者看到村外梨树围绕,院内梨树掩映,形成“村在梨园中,人在园中居”的独特景观。
村中路边停放着一辆大货车,这是郑州客商张辉在上门采购酥梨。“张经理是我们的老客户,年年来村里拉梨,再通过省会批发市场远销省内外。我们石桥的金顶谢花酥梨,皮薄肉嫩,脆甜无渣,连毛主席吃过都赞不绝口:吃了宁陵梨,不思他乡果。”62岁的梨农刘先群一边搬梨装车,一边自豪地说,“我种了1亩半梨树,今年虽然受了灾,但价格不错,摘了1万多斤梨果,现在一市斤卖1.8元,轻轻松松收入2万元,今年春节要过个肥年啊。”
刘先群是刘花桥村最早一批种植梨树的。1980年生产队解散,土地承包下去,实行生产责任制,村里仅有200亩梨树,人均3.6棵,田地里依然是“麦茬豆,豆茬麦”。刘先群等人率先把麦田变成梨园,收益成倍增加。很快,梨树种植大面积铺开,“旮旯缝道都是梨树,房前屋后、院里院外、地里更是成行成列,全部覆盖。好多游客都称我们村叫梨花桥。”刘先群说。目前已经发展到3000多亩,种植规模扩大了150倍,成了全村唯一的支柱产业。刘花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和国家级园林式小康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面积大了,产量高了,销售成了刘花桥村酥梨种植需要突破的瓶颈。“必须把梨卖出去,我是村里第一个酥梨销售代 办。”70岁的刘文静原是一家乡镇企业的采购员,熟悉外面的市场,他发挥长处当起了酥梨销售中介。“我感触最深的变化是交通。当时,村里是坎坷不平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客商的车进不来,即使进了村也出不去,生活生产不方便,也造成了卖梨难。现在不一样了,大街上公路宽阔,小巷里也通上了水泥路,拉梨的车开到家门口。”说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他感慨万千。
酥梨专业合作社的梨农刘静顺今年67岁了,谈及酥梨种植和销售,他直夸酥梨专业合作社这种形式好。他儿子刘先照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乡亲抱团发展,利用科技培育出新品种富硒梨,因具有食补保健作用成了市场的 “宠儿”,他还对酥梨进行深加工,运用传统工艺熬制梨膏,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销售方式变成了“互联网+”,2016年合作社入驻该县科创电商产业园,当年销售额是20多万元,今年又在淘宝上开了4个店铺,年销售额达270多万元。
为了叫响酥梨品牌,做大做强酥梨产业,搞好梨园花海乡村游,自2004年以来,宁陵县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宁陵梨花节和十二届酥梨采摘节。刘花桥村以万亩梨园作为旅游发展支撑,通过对梨树、梨园、梨花、梨果、梨乡人、梨文化等梨乡风情的打造,形成了“中原原生态梨园村落”和“梨花桥旅游景区”。
2011年3月26日,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刘花桥村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石桥镇万顷梨园景区便以刘花桥村的皇家梨园为中心,建有刘花桥景点、百年梨树王、梨园六亭、梨文化博览园五大景观单元,形成了“春赏花、夏乘荫、秋品果、冬观枝”的四季美景,并被誉为宁陵县后花园的“天然氧吧”。
“游万亩梨园,摘丰收梨果,品果农美食,过果农生活,来刘花桥村,可花海观光,可体验农事,可休闲度假,是回归自然生态游的好去处。”石桥镇党委书记闫云峰为梨园花海乡村游做代言。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