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喜讯】襄城载誉而归 荣膺“千年古县”

2019-04-30 14:17 阅读量:2.7万+

华人号:豫头条

2月21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印发(中地文[2019]鉴字7号)文件,发布关于襄城县为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通知,确认襄城县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文件显示,根据《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民发[2012]117号)和《民政部关于发布<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行业标准的公告》(民政部公告第251号)的要求,经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2018年第二次“千年古县”专家认定评审会议鉴定,确认襄城县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襄城县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上古时,黄帝部落活动于此。《史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庄子》载,黄帝与方明等七位圣贤,迷途于襄城之野,问道于牧马小童。现存于乾明寺明代砖雕照壁上镌刻的“黄帝采铜图 ”和“七圣迷径图”,印证了黄帝在首山活动的历史记载。

春秋时名“氾”,称“氾邑”。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叔带难居此地。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氾”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地,故取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襄城设县。之后,除王莽新朝时期(9——23年)短暂将“襄城”改为“相城”外,“襄城”历代名称不变,沿用至今。从春秋“氾邑”之称算起,襄城县有名称记载历史距今已近3000年。

曹操曾说:“汝颍固多奇士。”历史上,襄城涌现出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学、教育、医学等方面的杰出人物。有为西周王朝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功勋的“周八士”,成就了郑庄公“掘地见母”千古佳话的郑国大夫、颍谷封人颍考叔,东汉末叶清流领袖、“天下模楷”李膺,被称为西晋“二十四友”之一的西晋文学家杜育,北宋著名医学家初虞世,编成《唐音》十五卷的元代唐诗专家杨士弘,编著脉学名著《诊家枢要》的元末明初医学家滑寿,曾创丘田法绘“丘田图”、名噪朝野的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画家黄甲云,世称“中州八先生”的清代文学家、教育家李来章,入选著名抗日英烈名录的抗日名将朱毅先,领导发动了震撼日本列岛的“花冈暴动”耿谆等。留下了紫云书院、乾明寺、五岳庙、古城墙、文庙、明清古街、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等优美地理人文景观。

襄城县作为一座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2016年启动“千年古县”申报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申报“千年古县”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襄城文化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重点工程,举全县之力,积极开展申报和争创工作。

黄柳二里头文化遗址

东汉石辟邪,2005年8月出土于颍阳镇新杨庄村

乾明寺山门、照壁,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明寺照壁,黄帝首山采铜图

文庙,中原创建最早的文庙之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河南省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

襄城县地名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处,不可移动地名历史文化遗迹575处。多年来,襄城县对开发、利用和保护县内的地名文化资源高度重视,把“千年古县”地名文化视为全县地域文化的全貌,深入挖掘利用古县历史文化、地理文化、乡土民俗文化,着力打造“千年古县、人文之都、灵山秀水、诗意襄城”的地域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产。

依据《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积极实施全县乡镇、村庄、景点、街道等地名标志化工程,补充设置街巷地名标志,使村村都有地名标识牌。组织编撰《襄城县传统地名志》,使之成为展示城乡地名文化的风景线,大力弘扬了襄城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有效提升了襄城文化的档次和品位,展现出“千年古县”的风采。与此同时,襄城县把调查地名文化内涵和申报“千年古县”作为进一步挖掘、利用县域文化资源和开发全县文化产业的机遇,将其列入重要议程,组成专门班子,积极抓好“千年古县”地名文化的挖掘、利用和保护工作,为襄城县被正式认定为“千年古县”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面提升了襄城县对外知名度和竞争力。

“千年古县”是中国的“驰名商标”,更是走向世界的“响亮名片”。如今,襄城载誉而归,荣膺“千年古县”,所产生的世人聚焦的平台效应、遗产保护的自觉效应、旅游崛起的带动效应、城市建管的魅力效应、文化发展的创意效应、市民素养的提升效应、对外开放的立体效应、品牌打造的叠加效应,以及经济发展的跨越效应,将极大提升其文化号召力和形象传播力,为襄城县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喜讯】襄城载誉而归 荣膺“千年古县”》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特殊)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襄城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